扎根一线的“赶路人”欧光文(之三)

值得信赖的班组“大家长”

  工作37年,5年副班长,29年班长,2006年当选南京市劳动模范,2009年成立劳模创新工作室,2025年当选全国劳动模范……履历赫赫的欧光文,如今虽已年过半百,却时常露出充满少年感的笑容。

一名装置“医生”

  在塔林管廊间穿行30余载的欧光文,练就了辨识装置“病症”的绝活。2011年寒冬那次预分馏装置排查,至今仍是车间的经典案例。当外操人员报告现场有若隐若现的异味时,欧光文立刻带着气体检测仪深入现场,在零下几摄氏度的环境里连续排查数小时。就在众人怀疑是否为感官错觉时,他在翅片管与管箱接缝处揪出米粒大小的砂眼,这个被保温棉遮掩的漏点,正是渗漏的源头。

  “他的眼睛有时比仪表还灵敏。”同事们这样评价欧光文。2022年的一个清晨,欧光文在巡检重整反应加热炉时,发现炉顶飘散的烟气与往常不同,他敏锐地感觉不对劲,但此时DCS画面却显示余热锅炉汽包液位正常。后经检查证实,加热炉顶板高温烟气泄漏,导致余热锅炉汽包液位计失效。仅2024年,欧光文发现装置隐患30余起,带领班组处理生产异常20余次。

  在这位“装置医生”的诊疗手册里,“预防”永远重于“治疗”。他定期组织班组开展应急预案演练,提高班组的应急处置能力。在欧光文的带动下,1#重整丁班形成了独特的隐患排查文化——“看、闻、听、摸、比”。这个班组,也成了远近闻名的“神探班”,多次荣获公司“标杆班组”、南京市“工人先锋号”等荣誉。

一位有人情味的老班长

  “哪有什么管理诀窍,不过是把大家当家人处,开开心心上班,平平安安回家。”谈及班组管理之道,欧光文笑呵呵地说道。

  欧光文是个热心肠,在他厚厚一摞的工作资料中夹杂着一本《员工家庭情况台账》,从班组人员的家庭情况到青年员工的思想状况,甚至单身青年员工的恋爱苦恼,都被他一一记录。每次参加完公司组织的“走基层 访万家”活动,他总要揣着新收集的“问题清单”,往来奔走,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公司“学雷锋”志愿服务行动等公益活动中时常能见到他的身影,南京市慈善总会的捐款台账里记录着他为灾区和贫困山区的孩子捐款、捐物。当发现近几年入职的青年员工工作压力大,他便主动去找青年员工谈心,见技术骨干成了“大龄单身汉”,他翻遍通讯录当起“义务红娘”。

  2022年寒冬,欧光文的工作日志添了特殊待办事项:抢口罩、退烧药和抗原试纸。“我儿子抢到了一盒药,我明天带到班组。”当其他班组半数人员病倒时,他揣着布洛芬又跑去代班,这位当代装置守护者用行动诠释了“以厂为家”的深层意蕴。

“小家”与“大家”

  “确实有些对不起他们。”谈及家人,原本神采奕奕的欧光文眼神微黯,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工作证边缘,“我是一个忙碌的丈夫,也是一个爱耍赖的爸爸。”

  34年的班长生涯,12000多个日夜,装置就如同他另一个需要精心呵护的“孩子”。记得那年5月,他与儿子约定“六一”去动物园,可在出发的前一晚,班组里有同事突然生病,人手严重不足,欧光文握着电话的手顿了顿,看着儿子期待的眼神,歉意溢于言表。“爸爸得去上班。”他轻轻揉了揉儿子的头,便匆匆穿上外套踏入夜色。

  34年间,他牺牲了很多陪伴家人的时刻,把时间和精力交给了装置和班组。在他心中,“小家”的幸福固然重要,但“大家”的责任更让他无法割舍。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舍“小家”顾“大家”的担当与情怀。

  从人民大会堂捧回“全国劳动模范”奖章后的那个夜班,大家在中控室看到了欧光文,“欧师傅,获得了这么高的荣誉,我们还以为你会休假一天庆祝一下呢!”面对班组人员的调侃,欧光文笑着摇了摇头:“今天有人休假,我没什么要紧事,就过来了,荣誉这东西,捧着可不是为了让人歇脚的。”这番话让在场的班组成员纷纷竖起大拇指。


信息来源: 
2025-0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