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年如一日,他扎根罐区倒班一线岗位,用责任与担当守护着罐区的平安。2024年,他获得公司“优秀班组长”荣誉,带领班组多次获得公司“五型班组”荣誉称号,这些正是对他尽职尽责的最好褒奖。
在贮运厂液体成品作业区,每次接班前半小时,一个瘦弱身影总会准时出现——张民正在使用检测仪器检测机泵的震动和温度,金属的震颤声伴着微风,这是他与这片“钢铁森林”打交道的第39个年头。
独创“五步法”守护安全
作为班组的领头人,张民深知班组是公司安全生产各项规定落到实处的“最后一公里”。为此,他练就了独特的“五步确认法”:看仪表运行、听设备声响、摸管线温度、嗅现场异味、测关键阈值。他的笔记本也堪称“罐区辞典”:储罐参数全面而精确,每一个参数都记录着春夏秋冬四个季节运行数值。正是这份近乎“苛刻”的严谨,运行甲班在他的带领下,近三年未发生上报厂级以上异常和事故事件。
“听音辨险”与“暗考传技”
年初的一个夜班,苯泵房内,张民脚步骤停。“声音不对,泵房内有离心泵运行不正常。”他的指尖划过管线检查温差,防爆手电的光束在压力表盘上仔细巡弋,最终锁定在苯泵B301a。彼时,DCS系统曲线仍在“正常”范围内波动。“立刻切换备用泵!”张民的果断决策,化解了一场潜在的机泵损坏物料泄漏危机。
每到深夜,张民的“暗考”悄然上演。外操张睿航和孙芳正确认储罐收料流程调整,浑然不觉师傅在几米外静静守望。“流程调整完不能只盯瞬时流量波动,要留心总管压力这个‘暗哨’,必须确认到位。”当徒弟遗漏了确认液位计波动情况,张民沙哑的提醒声从身后传来。这种“放手不放眼”的带徒法,已让6名徒弟成长为独当一面的技术骨干。
“长明灯”下传承匠心
“现在年轻人学历高,缺的是让知识落地的‘转换器’。”面对罐区智能化浪潮,张民在副班时利用作业区劳模工作室的资源,带领青年员工认真学习电动阀、机泵,打造班组“拆解课堂”。
“1986年我刚来时,没有师傅带,后来去辽宁石化实习,才有了领路人。明年我就要退休了,就想把这点东西,毫无保留地传给年轻人。”张民说这话时,目光沉静。当记者问及“怎样才能干好这一行”,他指向远处的火炬:“就像火炬的长明灯,总要有人守着那不能熄灭的光。”
暮色四合,罐区的灯光依次亮起,张民不知疲倦的身影再次融入钢铁丛林。39载光阴,将那个揣着高中毕业证报到的青涩小伙,淬炼成储罐森林中一株苍劲的青松——年轮里镌刻着石化人的无声坚守,新生的枝桠正接力托举罐区的安全晴空。
同事眼中的他:
张班长亦师亦父,从东北老家来南京这两年,他在工作和生活上给了我无微不至的关怀,我一定把师傅这份“死磕”的劲儿传下去。
—— 朱天阔
张师傅肚里有货,从不藏着掖着。工艺上不管多“刁钻”的问题,总能从他那儿得到最实在的答案。 —— 王雨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