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春艳:“铿锵玫瑰”绽芳华(之一)

攻坚啃硬的带头人

  “设备搬迁任务争取在两周内完成。”

  “新装置开车采样要一次成功。”

  “新方法太难,那我们一起学!”

  在质检中心的“攻坚啃硬清单”上,徐春艳的名字,从不缺席。

  作为检验一室主任兼党支部副书记,她是一名业务全面的“实战多面手”,也是一位敢啃硬骨头的“攻坚带头人”。从一线班组分析工成长为独当一面的管理者,17年里,徐春艳以一贯的担当精神和强大执行力,把一项项“不可能”变成现实,用行动诠释了质检人的坚守。

“搬不垮”的主心骨

  2020年,质检中心开启改革重组的关键一役,涉及多个实验室整合、调整,牵一发而动全身。徐春艳所在的炼油化验室成为首批搬迁对象。

  这是一场“搬迁硬仗”:设备要整体搬迁、分析工作不能中断、化验数据必须连贯,时间却很紧迫。重任当前,徐春艳第一时间绘出“搬迁作战图”。她带队逐台仪器踏勘,反复确认设备运行所需的电、水、气等公用工程条件,逐项销号解决15项硬件难题;对独台、大型、精密设备联系原厂技术团队量身定制转运方案;制定“人盯设备、人盯方法”双轨制度,搬前预演、搬后验证,确保迁移过程万无一失。全体人员日夜轮值,保证生产任务按时完成,搬迁工作有序开展。仅用两周时间,一整套炼油化验系统平稳完成搬迁,打响了质检中心本轮改革重组“第一枪”。

  “很多人问我,怕不怕设备搬坏,怕不怕出纰漏。说实话,怕。但怕归怕,只要责任在肩,我就必须往前冲。”这是她对改革初战的答卷,也是她日常工作的缩影。

冲在一线的“排头兵”

  2024年,是质检中心检验一室挑战频发的一年。年初新班子刚组建,5人中4人履新,平均年龄仅32岁。与此同时,炼油结构调整项目即将投产,开车任务压顶,对检验响应速度和准确率提出很高要求。面对多重压力,徐春艳带头顶上。

  她迅速成立由党员干部、业务骨干组成的“突击队”,带领大家对300多个采样点逐一确认,对采样路径进行优化设计,多次深入加氢、催化等生产装置协调样品流转方式。在人员紧缺情况下,她统筹安排内部培训、仪器维护、方法建立、安全分析等10余项任务,全流程盯控、不留死角。

  最棘手的是,装置试运行初期需大量现场采样,但司机不足,导致采样进度滞后。为破解瓶颈,她带头试点“职工自驾采样”新模式。组织7名具备驾驶经验的骨干参与考核、培训、实操演练,通过安全资格认证后正式上岗。“她带头考取驾证,别人才敢跟。”车间员工李丽回忆说。最终,检验一室成为全公司首个实现“内部采样自运行”的检验班组,大幅提高了效率,也节省了至少2名司机的用工成本。

  在新任务高密度推进期,检验一室零失误完成了全部开车检验任务,成为“红旗党支部”的鲜明注脚。

带队冲锋的“实干将”

  2024年9月,公司科研中试项目PGA、YDA相继进入开车程序。作为分析保障单位,检验一室面临双重压力,一边是新项目检测要求专业性强,方法复杂,一边是人员退休潮叠加任务骤增。

  徐春艳再一次挑起重担。她一方面积极联系上海石油化工研究院寻求技术支援,与工艺技术部门联动明确检测需求,带领团队完成42项分析方法建岗;另一方面,迅速整合内部人力资源,组建临时“倒班战队”,全力配合工艺检验分析。最难的时候,她几乎每天都在分析间,或是调试仪器,或是参与数据核查,或是和青年员工一起钻研新方法。她说:“这些检测方法都是零基础起步,不带着大家干几次,他们很难真正学懂。”

  在她带领下,检验一室顺利完成科研检验任务,保障了PGA项目全流程贯通,最终产出首批医用级聚乙醇酸产品,为公司高端化、绿色化发展贡献质检力量。

17年坚守,不动声色却从不缺席关键时刻。“我是党员,我先上。”对她而言,不是口号,是承诺。 


信息来源: 
2025-0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