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胜武:眼睛盯住市场 功夫下在现场

      他不是在试验室,就是奔赴在出差的路上。研发,总结,找到客户独特的需求;调整工艺,再研发,推广,这种模式已经持续了十多年。十年磨一剑,左胜武承担的科研项目开花结果,他也被评为2024年度公司标兵。

“打破垄断,我们没有退路”

  “瀑布之所以壮观,是因为没有退路。”

  针对锂电池隔膜专用料长期被进口产品垄断的局面,早在十年前,左胜武就率先开发了锂电池隔膜用聚丙烯专用料,填补了国内同类产品的空白。但当时的生产工艺还不成熟,左胜武和他的科研团队在进行了无数次的尝试之后,使得隔膜的成膜性和穿刺强度大大提高,产品性能实现了飞跃性提升。2017年、2018年,左胜武完成了以锂电池隔膜专用料为目标产品的特高分子量聚乙烯专用料开发,实现了国内首次超高分子量专用料的工业化生产,并得到国内锂电池隔膜龙头企业的认可。

  2020年,得益于国家新能源产业扶持政策,电动汽车和3C设备迎来了飞速增长。“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厚积薄发才能赢得科研先机,有了锂电池隔膜专用料开发技术的储备,他们搭上了国家扶持政策的列车,一路前行,越走越宽。2023年,公司化工产品销售形势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然而,科研团队开发的锂电池隔膜料专用树脂一枝独秀,创效显著。2024年锂电池隔膜料产销量超过3万吨,2025年进一步放量。

“市场是跑出来的,更是抢出来的”

  “水滴之所以石穿,是因为贵在坚持。” 

  一个新产品要被市场接受直到放量生产,需要经历漫长的过程,少则一年两年,多则三年五年。如果没有锲而不舍的精神,或许不知道在哪个阶段就放弃了。

  “市场是跑出来的,更是抢出来的。”左胜武深有感触。有一年的冬天他们去拜访客户。“能否参观一下你们的生产线?”左胜武礼貌地问道,“这个不行,我们公司有明文规定。”客户一口回绝了。“那试验的参数怎么设置的呢?”左胜武接着问道。“每个厂家都不一样的……”客户含含糊糊地敷衍道。整个过程就两个字“憋屈”,问啥啥不说,看啥啥不让。在一番技术层面的交流后,胸有成竹的左胜武最后说道:“能否给我们一点进口样品,我们回去分析一下,结果我们给您发一份,你们也可以对比对比,样品一点点就行。”可能觉得对自身利益没有损害,客户爽快地答应了。就这样,左胜武东一榔头西一棒槌地摸清了隔膜行业的原料、工艺、设备以及参数,成功地把该厂家发展成了公司的大客户。

“客户需求什么,我们就研发什么”

  “市场都是跑出来的,客户都是追出来的。”客户的需求总是在变化,团队也会随之改变推广策略。“只要技术过硬,质量稳定,客户就会追着我们跑。”相比以前拿着名片到处追着客户跑,现在厂家都纷纷要求定制化服务。

  近年来,研发团队一直坚持走产品定制化开发的道路,这就从以前传统的“先开题立项、再市场开发”,节奏总是慢半拍的圈子里走了出来。定制化开发是“量体裁衣”,根据客户的需求定向开发,定向销售,开发周期短,产品无库存,实现了科研项目和用户需求的“无缝对接”。

  浙江某厂家和公司有多年的合作基础,近几年为了打破壁垒,降低成本,他们提出希望定制一款可以替代原有进口产品的专用料,但是定制化要求比较高,认证指标要通过欧盟标准。经过四个多月的技术攻关,以及和生产厂的工艺对接,左胜武科研团队解决了塑化时间偏短的问题,同时又满足了用户其他的生产需求,年销量达到5000余吨。不仅稳定了原有的客户,还在行业内树立了定制化的标杆。“开发定制化产品需要更多地从客户的需求出发,针对不同客户的工艺参数进行调整,质量要求更高。”左胜武深有感触地说。

  如今公司的聚烯烃产品中,两个系列数十个新产品跻身行业领先,王牌产品在国内市场占有率从0达到30%以上。其中氯化聚乙烯系列产品的开发获得集团公司科技进步二等奖。氯化聚乙烯专用树脂成为全球产销量最大、国内技术水平最高、品种最全、售价最高的王牌产品。

  锂电池隔膜料系列产品首次替代进口,成为国内市场主流产品。不仅为公司创造经济效益立下了汗马功劳,也奠定了扬子石化在中国石化的聚烯烃龙头品牌地位。

记者手记:

  严格来说,左胜武博士是一个内向的人。他不善言辞,也不喜表功。即便是在巨大的成绩面前,他也没有沾沾自喜,反而表现出了对未来市场的担忧和些许困惑。也许这就是科研工作者与生俱来的使命感吧。

同事眼中的他:

  左专家是导师,是战友,更是我人生的良师益友。我会汲取他身上宝贵的精神力量,将科研工作者的创新精神传递下去。           —— 杜欣瑶

  左博士不是在出差就是在出差的路上,看不到他的人,只看到来来往往的运货车辆,印证了他忙碌的轨迹。            —— 院津铭


信息来源: 
2025-1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