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故事之舟”在扬子石化的文化舞台上启航,我仿佛与无数创业者的初心同频,与坚守者的担当共振,更被奋进者的豪情深深打动。这场故事会没有华丽辞藻,只用最接地气的叙事、最有温度的细节,将石油精神与石化传统,具象成一个个鲜活身影——那是扎根一线的执着、攻坚克难的坚韧,更是面向未来的勇毅。
当讲述者提及建厂初期,老一辈扬子人顶着烈日扛设备、踩着泥泞铺管线,哪怕手磨血泡、衣浸汗水也无人叫苦时,我瞬间想起热电厂厂前区的励磁机、厂房里停役的锅炉与汽轮机转子——这不正是当年“白手起家”的鲜活见证?尤其听到“87·7”背后的故事:前辈们为保工期、保投产,连续几十天吃住在现场,靠肩扛手抬创下建设速度,我不禁红了眼眶。如今我们操作的DCS自动化系统、平稳运行的机组,哪一样不是老一辈用“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石油精神筑牢的根基?作为接过接力棒的扬子青年,我们守护的不只是机器设备,更是前辈们用初心撑起的“扬子家底”。
从全国劳模欧光文、刘建华的故事里,我读懂了坚守的重量:他们把每一次巡检、每一份记录都做到极致,无论寒冬酷暑始终扎根现场。这些劳模从不是“高高在上的榜样”,而是和我们一起倒班、一同巡检的身边人。他们的故事让我明白,坚守岗位、把小事做好、把小事做精,就是对石化传统最扎实的传承。
最让我备受鼓舞的,是第三篇章“奋进者的故事”。当一个个年轻人分享着自己从“啥也不会的新人”,跟着师傅学技术、成长为“独当一面的骨干”,再带着新徒弟攻克机组优化难题时,我忽然懂得:“二次创业”从不是老一辈的专属,更需要我们年轻人扛起责任——既要学好师傅的“老经验”,守牢设备安全底线;也要敢学新技术、敢试新方法,像故事里的奋进者那样,以“五千五万”精神中“不辞千思万虑保安全、想尽千方万计谋效益”的劲头,让装置运行更安全、更稳定、更经济。
故事会落幕时,会场的掌声格外热烈,那是每个扬子人被故事触动的由衷共鸣。作为扬子一员,我愈发清晰:“二次创业”的新征程不是遥远的口号,而是我们巡检时的每一步、操作时的每个动作、攻关时的每一次坚持。未来,我会带着故事里的感动与力量,传承前辈初心,和所有扬子人一起,用实干续写新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