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的某一天,我背上行囊,与来自“周末南京周边徒步群”的40名徒步搭子汇合,踏上了天目山大树王国的徒步之旅。鞋底与碎石触碰,发出细碎的声响,像是大地在轻声问候。起初,我的思绪仍被很多待办事项缠绕——未完成的工作、家中那盆忘了浇水的绿萝……直到第三道山弯处,阵阵松涛裹挟着草木清香扑面而来,将所有杂念吹散在风里。
前半程的陡坡让我很快领悟到徒步的第一个真理:急不得。每一步都需要将重心稳稳扎进泥土,否则便会像失控的陀螺般滑倒。这让我想起职场中那些“高效”的焦虑——我们总在追逐结果,却忘了过程本身才是生命的质地。当我的呼吸逐渐与脚步同频,时间仿佛被拉长成一条透明的丝带,山涧的流水声、枝头啄木鸟的叩击声,甚至自己心跳的震动,都变得清晰可辨。原来慢下来,世界才会向你敞开它的细节。
正午时分,我在一片枫树林歇脚。阳光透过红叶在地面织出斑驳的网,这时才惊觉:整段路程中,我竟未与任何人类交谈。但孤独感从未袭来——松鼠抱着松果从脚边窜过,山雀站在枝头歪头打量这个“两脚兽”,甚至一块形状奇特的岩石都像在对我诉说亿万年的故事。我们总以为陪伴必须来自同类,却忘了自然本身就是最古老的对话者。当城市将人切割成孤岛,徒步却让我重新理解了“共生”的含义,那就是我们与万物共享着同一片呼吸。
午后两小时,小腿肌肉开始抗议,脚底也磨出了水泡。我咬牙坚持着“再走一公里”的执念,直到膝盖传来尖锐的刺痛。被迫停下时,忽然想起村上春树在《当我谈跑步时我谈些什么》中的话:“疼痛是身体发出的诚实信号。”我们总用意志力压制身体的警告,就像用咖啡因掩盖疲惫,用短视频逃避空虚。而此刻,当我终于卸下“必须征服”的执念,疼痛竟转化为一种奇妙的清醒——原来承认脆弱,才是真正的强大。
当山顶的观景台出现在视野中时,我反而放慢了脚步。那些在低处仰望时觉得高不可攀的山峰,此刻正安静地伏在脚下。但更让我震撼的是云海之上的天空:没有“会当凌绝顶”的豪情,只有对宇宙浩瀚的敬畏。或许人生就像徒步,我们总在追逐某个“终点”,却忘了真正的风景藏在脚步的褶皱里。下山时,我选择了一条从未走过的小径,因为比起重复已知的答案,我更期待与未知的相遇。
回到起点时,夕阳正将我的影子拉得很长。背包轻了几公斤,心灵却仿佛装下了整片山林。徒步教会我最珍贵的,不是“我征服了山”,而是“山允许我走进它的世界”。在这个被算法和效率统治的时代,我们或许都需要定期回到自然中——不是为了逃避现实,而是为了找回被钢筋水泥磨钝的感知力,重新听见内心真实的声音。
毕竟,人生这场徒步,重要的从来不是抵达某个终点,而是在行走中,不断成为更完整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