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度泪目

观2025年企业文化故事会有感

  9月25日,我有幸参加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演出。其实早就对此有所耳闻——那时宣传部的记者们常常出去排练、修改脚本、补拍镜头。他们在本职工作已经十分繁重的情况下,仍然挤出时间,排演一个名为“记者眼中的坚守”的节目。

  起初,我并不知道这场演出最终会以怎样的形式呈现。而那天,当我以观众的身份坐在台下,才真正被它所打动。

  第一次感动属实来得太早了些。当《难忘87·7》中满头花白的老人在说出“那一天,爱人跟我说,在梦里我笑出了声,可笑着笑着又哭了”的时候,我看到了他因激动而在空中挥舞的颤抖的双手和眼中闪烁的泪光。那是魂牵梦绕了三年的乙烯装置终于在大家的奋斗中顺利产出合格产品,是众人欢聚一堂的庆贺,也是一个人坚守的落寞,其中的苦楚只有他们自己知道。那些肩扛手搬的日子对于他们来说已经过去几十年了,那到底是什么一直支撑着他们呢?我想可能是信仰,是中国人不甘落后的倔强。

  第二次感动是源于一篇收藏在备忘录里的诗。“纵然背负所有,我也无怨无悔。这一次,只有一直向前,不留后路,坚持坚持再坚持,做一件让自己内心平静的事。”读至此处,再看向大屏幕上刘宗健转身拭泪的画面,我的泪水已夺眶而出。作为观众,我并不知道这首诗是写给谁的,又为何而写。但在那一刻,我感受到一种深切的共情。作为一名科研人员,面对繁重的任务与突如其来的加班早已习以为常,可那份对家人的愧疚,或许始终藏在心底。泪眼朦胧中,屏幕上的他,仿佛周身都闪烁着星芒。

  第三次感动是被那铿锵有力的砸地声震撼到。还记得九三阅兵那天,身为芳烃厂的员工,看到身边的徐亚星走过天安门前,当面接受党和国家的检阅,内心无比激动。在企业文化故事会的现场,当参加阅兵的徐亚星的身影隐隐出现在后台,腰板笔直得像一根旗杆,我又一次对那个挺拔的身姿感受到震撼。当她眼神中充满坚定,一步一砸,迷彩靴跺在地板上,声浪滚过观众席,在我的耳边回响。接近200天的集训,要克服酷暑与年龄的困难,要有军人一样的气概与坚守,才能坚持下来。

  这一场演出,虽名为“企业文化故事”,却更像是一堂深刻的思想教育课。我们从中看到创业者的艰辛、听见坚守者的执着、感受奋进者的拼搏——这一切,也离不开幕后工作者半个多月来的默默付出。


信息来源: 
2025-1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