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德文化合璧造就一流石化企业



中德合资建设的世界级、高科技、一体化的扬子石化-巴斯夫有限责任公司已年届十年,当年那些具有世界规模的精细化工原料,承载着提升中国国内精细化工产品 品质的希望,她的建设和投产营运,受世人瞩目。在合资公司第一个十年到来之际,我们联合南京日报记者,采访了马秋林董事长。
  马秋林对扬巴公 司成立第一个十年所取得的成绩十分满意,对合资双方的合作十分满意,对合资公司未来的发展充满了期待。他说,由于文化、经营理念的不同,合资双方合作经历 了碰撞、融合及和谐的过程,到今天可以说,合资双方吸收了母公司优秀的文化和理念,形成了有别于两家母公司的文化理念,成为中德文化合璧造就的一流石化企 业。接着他给记者介绍了合资历程和双方在工作中磨合时文化、习惯碰撞和融合的故事。他说,上世纪90年代初,扬子石化所有装置建成投产,开始谋划未来发 展。由于石化工业对地方经济巨大的带动力,当时国内出现了“乙烯热”,各省、市都想争上石化项目。而如果以扬子石化所处区位优势,引进外资建设填补国内空 白的高经济技术附加值的精细化工原料产品项目。而中国改革开放大背景和快速发展的经济衍生出来的巨大市场需求,吸引着国外跨国石化巨头。其中与中国有着悠 久交往史的德国巴斯夫公司是最早与中国企业进行试探性合作的跨国公司之一。几经接触谈判,1994年,扬子石化与德国巴斯夫公司以4:6比例投资20亿元 建设的扬子石化-巴斯夫苯乙烯系列有限公司正式成立,并于1997年建成投产。双方首次合作那么地顺利。成功之后人们往往会有更多期待。在更大规模、更高 层次上合作的想法就在双方高层心中滋生。于是有了规划建设“世界级、高科技、一体化”石化项目的意向。中国石化授权扬子石化与巴斯夫公司进行合资谈判。这 一项目在当时是中国最大的中外合资项目,被国外贴上了检视中国改革开放尺度的标签,备受关注,也因此引起了中德两国政府的重视。历时6年,中间经历了东亚 金融危机,合资公司2000年正式成立,2005年建成并投入商业运行。高层管理人员由双方母公司委派。
  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对同样一件事情的 思考方式有所不同是难免的。我们知道,德国人对“原则”的坚持是有名的,有时甚至在我们看来是刻板的。可是认真思考起来,很多地方也正是我们可借鉴的。比 如,在扬巴公司两名员工,由于工作上的事需要协商,哪怕对方就在隔壁,也要互发电子邮件,有时一发就是大半天——他们这样做是要留下办理痕迹。相对于我们 办事过于随意,有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如果把我们双方办事习惯折中一下:两人对面交流,最终留下双方都认可的办事纪要,不是更好吗?这种借鉴也是双向的, 比如,为筹备今年扬巴公司全面停车大修,巴斯夫公司派来一名计划专家,和扬巴公司技术人员一起历时两年,制定了一份精确到人工时的大修计划。无论计划怎么 详细,总与实际情况有差别。当设备打开时发现与计划不一致时,他们不是忙于修改计划,而是采用我们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方法加以解决,为大修赢得了时间。
   扬巴公司团队文化经营理念也给我们留下深刻印象,扬巴公司的“赛龙舟”已经很有知名度了;有时他们会组织员工集体旅游;每年年底他们都会在南京会展中心 集体聚餐;如果有什么技术问题需要请教巴斯夫本部技术人员,他会不厌其烦地给你讲,直到你明白为止。这些活动和做法给人以一家人的感觉。他们售后服务好。 他们说,我们的产品不一定最好,但市场跑得勤,和客户建立了亲密关系,开发出了有特殊要求的用户和海尔等品牌用户。他们的文化理念是帮助客户成功。客户成 功了,自己会失败吗?!
  合资公司实行严格的岗位责任制,只要是你职权范围的事,你就有充分的权力。我们委派的高层管理人员都很优秀,但开始 也不习惯,有什么问题习惯于向上级请示。开始时,扬巴公司的员工大部分由扬子石化调入,当年装置开车创造了开车时间最短的纪录。巴斯夫高层领导认为,扬巴 公司员工素质是一流的。高素质的员工队伍,也是巴斯夫公司选择与扬子石化合作的重要因素。在维护母公司利益这个问题上,也通过交流融合,形成了共识:合资 公司效益最大,双方母公司收益就最好。有时我们甚至做到更深。在今年扬巴公司大修后,出现乙烯、丙烯暂时性缺口,来不及临时采购,眼看着高额回报却没有办 法获得。马秋林董事长说,老布也急了,亲自给我打电话,请求支持。那时扬子石化也面对着同样盈利的市场,但还是调整自己装置负荷,支援了他们急需的物料。 这令他们很感动。从此以后扬子石化向他们求援时,他们也会响应。双方合作更加和谐了。对于未来发展,马秋林董事长说,面对中国市场需求,合资双方高层有着 长远的规划,会抓住时机实施,相信扬巴公司未来会更加美好。

信息来源: 
2010-1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