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访原江苏省副省长、原扬子石化公司经理戴顺智


  原江苏省政协副主席、江苏省副省长,南京市市长、市委书记,南化公司经理,扬子乙烯工程建设指挥部总指挥、扬子石化公司经理戴顺智,日前在接受扬子电视台、《扬子资讯》记者的联合采访时,对扬子乙烯工程建设和“87.7”装置开车历程依然记忆犹新。

 
                 艰难岁月:“停缓建”时期

   作为扬子乙烯历史发展的重要见证人和参与者,戴顺智今年虽已76岁,但回忆起“停缓建”这段历史时仍历历在目。他说,“停缓建有不少同志都不太清楚,这 是我们建设过程中的一个阶段,从1980年11月27日开始,到1982年4月16日结束。当时也叫‘接保检’,就是把外面订货的设备接受下来,检验、保 管。为什么会有这样一个阶段呢?让我们从头说起。扬子乙烯建设在这以前叫南化乙烯建设,是从1978年10月定下来的,当时的国务院副总理康世恩、余秋里 在听取了化工部的汇报后定下来的,南化公司领导也参加了汇报。定下来以后,就开始了准备工作。1978年12月份,我们在上海和外商进行谈判,一直到 1978年12月29日在上海和外商签订了合同,两套30万吨乙烯项目,投资是8.84亿美元,设备重量14.7万吨。大家非常高兴,说‘抱着一个金娃娃 回来了。’可过了年,1979年情况变了,国家资金短缺紧缩,这样一来,所有的进口项目紧张了,问题就来了,有的同志提出来要退货,与外商一旦订了合同, 退是退不掉的,退要承担更大的损失。在这种情况下,乙烯工程就开始了论证,从1980年6月份的第一次,到1981年8月的第二次,再到1981年10月 的第三次,这个论证过程非常复杂。”
    “我们在接保检中做的工作,”戴顺智接着说,“就是把所有的进口设备接受下来,进行检验和保管,我们的口号是‘一个螺丝钉也不准损失,也不准生锈’。当 时,还有齐鲁乙烯跟我们也差不多,但是他们起步要比我们早一年多,他们有些设备已经竖起来了,叫‘竖起来保管’,我们不具备这个条件,没有办法立起来,只 能‘睡着保管’。在接保检停缓建中,大家非常努力,工作做得非常细致。一直到1982年4月14日,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开会,两天后,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下 来,恢复南化乙烯建设。‘停缓建’或叫‘接保检’阶段,大家非常辛苦。”

                 无私援助成就了扬子乙烯


   扬子石化的前身是“南化乙烯扩建工程”,1983年9月才从南化公司分离出来,成立了扬子石油化工公司。作为扬子公司第一任经理,戴顺智说,“扬子乙烯 工程从1978年10月开始,一直以南化乙烯项目的名义在进行着各项准备工作,为什么会成立扬子石化呢?国家在1983年成立了中国石油化工总公司,有些 单位要划归中石化,扬子是一个新建的石油化工企业,当然要划归中石化。这样,由于体制上的改变,南化乙烯变成扬子乙烯了。我们当时的指导思想一直非常明 确,‘依托老厂、建设新厂,建成新厂、改造老厂’,这也是我们多年来的愿望。南化从60年代,就想要突破原来的产品结构,搞有机化工,搞石油化工,但是没 有机遇。后来,1978年有了这样的机遇,大家都一致地认识,要朝石油化工方面发展,建设石油化工,只有依托老厂,才能更节约更好地建设新厂,建成新厂后 再改造老厂。当时,在五六十年代,南化还是很有地位的,磷肥全国第一,催化剂全国第一,硫酸占了全国的四分之一等,技术先进,人才很多,但是随着时代的发 展,南化落后了,不改造是没有前途的。根据体制的改变,南化乙烯就变成了扬子乙烯。分开来是一件很难的事情,但是南化和扬子的同志都非常顾全大局,体现了 南化人和扬子人的风格。”
  停了一会,戴顺智深情地说,“事实证明,不依托老厂,要建成一个新厂谈何容易,上海谈判时,一下子要集中200多 名技术人员,到哪里去找?可正是因为我们有了这样一个基础,一声令下,200人全部开赴上海,并很快进入角色,谈判时要面对日本、德国、美国等外商,谈判 取得了很大的成功。”

 
                 “87.7”: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

   在扬子乙烯工程建设中,有一句非常著名的口号:“一切为了87.7,一切服务87.7,一切服从87.7”。这个口号的提出对于当时如火如荼的建设起到 了什么样的作用?戴顺智说,“我觉得,‘一切为了87.7’是一条非常重要的战略性口号,使全体参战人员都明确了我们的目标,同时凝聚了力量。为什么要提 ‘87.7’,照理讲,按照我们这样一个工程的进度来看,我们比齐鲁晚了一年,我们如果提‘88.5’ 都不会有问题,而且很多人认为‘88.5’更现实一点。我们当时提‘87.7’引起了很多人的疑问,能行吗?是不是冒进?但是我们确实是做了很细致的分 析,分析了方方面面的情况,我们觉得如果努一把力,是能够达到这个目标的。在接保检过程中,当时的国务院总理赵紫阳同志曾经来过,他就问过我一个问题:乙 烯到底赚不赚钱?当时我说,按照国内当时的价格来讲是赚钱的,如果早一天投产,至少可得300万元利润,100天就是3亿,一年下来就是十几亿。我们感到 宁可多吃点苦,多出一把力,大家同心同德,是能够达到这个目标的。如果能达到这个目标,同时也能带出一支好的队伍,所以提出了‘87.7’,这是我们自加 压力的口号。确定下来后,我们感到压力非常大,怎么来实现?我们想,首先必须众志成城,大家要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去奋斗。不光是提出目标,必须要有具体的 措施,我们采用了系统工程的方式,把所有要达到‘87.7’目标的工程全部分解,列为一、二、三级必保目标,三级保二级,二级保一级,设了很多的控制 点,59个一级控制点,330个二级控制点,1000多个三级控制点,每个控制点分解到单位、人。这样一来,大家都必须要保这个目标。如‘86.3’倒供 电,就克服了诸多困难,在规定期限之前一小时实现了目标。从整个工程来看,所有目标都是准时实现的,这是十分不容易的,我对大家有这样一种拼搏精神非常感 动,我们这支队伍确实是一支非常好的队伍。”

                 集体力量和智慧的检阅

    在扬子乙烯建设中,有一场著名的战役就是抢建聚丙烯装置,谈起这段历史,戴顺智显得特别激动。他说,“抢建聚丙烯装置是一个著名的战役,聚丙烯装置是从 1986年1月开建的,但是到1986年6月只完成三分之一还不到,我们要求聚丙烯装置必须早于乙烯装置开车,采用倒供的方式,开起来以后,可以接受产出 的丙烯进行生产,可以避免一开车放空大量的丙烯。当时承担聚丙烯装置建设的是十四化建,十四化建是一支部队转业的队伍,他们没有太多的石化装置建设经验, 存在一定的困难。在这种情况下,工程进度是完成不了的。我们在1986年9月19日定下来要抢建聚丙烯装置,从86.9到87.7只有几个月时间,当时只 有背水一战,高寿生指挥提出大干100天。当时发现浇铸樑柱有很多马蜂窝,我们要求返工,在质量和进度发生矛盾时,我们坚持了质量第一。十四化建非常努 力,高寿生指挥起了很大的作用,吃住在现场,确保了抢建成功。1987年7月21日,产出了合格的聚丙烯,在乙烯投产前,很顺利地接受了乙烯投产以后所产 出的丙烯,这个过程是非常感人的,大家的干劲、智慧都充分地发挥了出来。大家没有讲任何条件,都是无私奉献。在党委一班人的领导下,大家共同齐心协力,做 到这一点,思想政治工作起了很大作用。”

                 众志成城再谱新篇

    在回顾了扬子石化建设和发展之后,戴顺智对扬子人和扬子石化未来发展寄予了深情的厚望。他说,“扬子石化已经成立25年,25年来走过了风风雨雨的历程, 回忆过去展望未来,我们的建设还仅仅上了一个台阶。25年,扬子一直没有停顿过,一直不断地发展,这是扬子一个非常好的精神,不断地朝前发展,一代一代的 新人,发挥他们的智慧,让扬子发展越来越好,所以才有了今天。扬子石化无论从哪个方面来看,在中石化都是名列前茅,看到这些,我心里非常兴奋,每一次看到 扬子的前进,心里都感到非常欣慰。这都是一批接一批的扬子人十分努力,后来的扬子领导在各方面决策都非常正确,才会有今天这样一个成果。”
在谈 到改革开放对促进扬子的发展产生怎样的作用时,戴顺智坚定地说:“扬子发展到今天不容易,说扬子是改革开放的产物,这是千真万确的,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扬 子,扬子是解放思想的结果。我衷心地期望扬子公司能够进一步解放思想,进一步贯彻中央改革开放的方针政策,进一步发扬 ‘团结、拼搏、突破’的扬子精神,继续前进。最重要的是,希望我们扬子人能够在管理和技术上不断创新,一定要以创新的思想来指导我们的工作,我们应该在技 术上创新,在管理上创新,只有创新,不断地努力,才能取得更好的成绩。衷心地祝愿扬子石化有一个更加灿烂美好的前程。”


信息来源: 
2009-01-15